7月16日
朱院长表示目前防汛形势严峻,民营医院亦要担起防汛责任,为防汛抢险贡献民营医疗机构自己的力量。。

防灾减灾知识 洪涝灾害
洪灾是由于江、河、湖、库水位猛涨,堤坝漫溢或溃决,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。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,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,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。
包括洪水灾难和雨涝灾害两大类。
洪水灾害:强降雨、冰雪融雪、冰凌、堤坝溃决;
雨涝灾害:大雨、暴雨、长期降雨量大于集中产生的大量积水和径流。
洪涝带来的危害
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
洪水泛滥,淹没了农田、房舍和洼地,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;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,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。野鼠有的被淹死,有的向高地、村庄迁移,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。
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、粪池,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,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。
水源污染
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,如厕所、垃圾堆、禽畜棚舍被淹,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,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,受高温、日照的作用后,腐败逸散恶臭。
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,使水体感官性状差,混浊,有悬浮物等。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、废渣、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,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,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,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。
食品污染
洪涝灾害期间,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,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,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。
相关统计
洪水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、危害范围广、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。
据统计,20世纪90年代,我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2 000 亿元人民币,仅1998年就高达2 600亿元人民币。
水灾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 (GNP) 的比例在1%~4%之间,为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0~20倍。
在美国,虽然全国只有7%的土地面积 (约3 885万公顷) 处于洪泛区,但是有700多万个建筑物、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社区设施和私人财产受到洪水的威胁。
1955年美国有1 000万人居住在洪泛区,30年后翻了一番,达到了2 000万人。
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,美国约有12%的人口居住在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。
近年来的重大洪涝事件
1.2009年台风强降水重创台湾
受强台风“莫拉克”影响,台湾阿里山过程降水量为3139毫米,南部地区发生50年来最严重水灾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2.2010年海南出现1961年以来罕见强降水
10月1至19日,海南平均降水量达1060.1毫米,平均暴雨日数为6.6天,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。部分江河水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,多个县市出现严重内涝,海口、三亚等地中小学停课。
3.2012年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华北
7月21日至22日,北京、天津及河北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,并引发城市内涝,北京、河北、天津等市均出现重大人员伤亡。
4.2013年台风增雨致余姚成“一片汪洋”
10月7日,台风“菲特”在福建省福鼎登陆,时逢天文大潮,浙江沿海出现50厘米至100厘米的风暴增水。余姚平均降雨量达499.9毫米,为百年一遇,城市几乎成为“孤岛”。
5.2015年主汛期南方多地日雨量破纪录
6月至8月,我国南方共出现18次暴雨过程,间隔时间短、雨量大,共有24站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。上海、深圳、武汉等城市引发城市内涝,频繁“看海”,饱受网友吐槽。
应对措施
1.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,转移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,而要向垂直行洪道方向的两侧快速躲避。
2. 洪水来得太快时,要就近迅速向山坡、高地、避洪台等转移,或者立即爬上屋顶、楼房高层、大树、高墙等地方暂避。
3. 如果被困于室内无法逃生,应采取一切有效方法,将洪水挡于门外。如用盆或桶排出室内积水,或因地制宜采取“小包围”措施,用木板等将水挡于门外,并排除室内积水。
4. 如洪水继续上涨,暂避的地方已不安全,则要充分利用救生器材逃生,或者找一些门板、桌椅、木床、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后迅速逃生。
5. 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,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,积极寻求救援。
洪水冲不掉责任担当
大雨浇不灭精神火焰
这个多雨之夏
注定难忘
